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红楼之黛玉重生第66节(1 / 2)





  《家里有皇位要继承》欢迎收藏养肥

  现言初心脑坑

  《把包子留下》欢迎收藏养肥

  ~( ̄▽ ̄~)~

  第119章 平乱

  一百十一九、平乱

  明帝屯粮很多, 倒是不惧与皇长孙对峙, 然而诸王见大皇子一脉起事, 也是蠢蠢欲动。两年间因为灾害频发,灾民各处流窜食不果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流民之中也不乏起义者。

  南安郡王领兵北上, 一路镇压而过, 将这些流民收编入队,这些流民多是因为饥寒交迫方才做出此等事, 安乐王与他们吃的, 允诺不再追究, 若立下战功者重重有赏。

  是以大部分民众愿意归顺, 有些顽固的头目被当场处决。

  南安郡王北上京都的消息自然早就传到了皇长孙和明帝耳中,明帝显然没法发令调兵, 听见南安郡王主动北上, 还以为这南安郡王是赶着来救自己的,毕竟南安太妃也在京中, 这南安郡王可是个大大的孝子啊!

  明帝打定了主意,在南边兵至之时打开城门迎战,来个内外夹击。

  皇长孙骁勇善战,知晓南面来了军队也不怎么放在心上, 南安郡王手下的兵又怎么比得上他的精兵强将, 据细作来报,这些军队里多半都是老弱病残,来了也是白白送死。

  南边既然有军队过来, 城中的明帝没准就会来个里应外合,他正好可以趁此机会攻入城去,皇长孙可不想把这战事耗到冬月去,那时天寒地冻,于他们极为不利,而且现下的粮草怕是也支持不到冬天。

  皇长孙但求速战速决,早已排兵布阵,巴不得南安郡王与明帝里应外合。而且这皇城之中还有景国公府留下的内应,现下皇长孙愿意和明帝耗着,也是因为军队自开拔以后一路征伐,正好可以借机修整。若是时机成熟,想要开城门也不是什么难事。

  明帝已是焦头烂额,好在皇城之中有的是皇亲国戚,大皇子泰安王和王妃都在京城,觉察皇长孙金蝉脱壳之后明帝就将二人制住了。这皇长孙再怎么骁勇,也不能不顾爹娘,此乃大大的不孝啊!

  王太后以暂避军乱为由,想将宫中女眷尽数迁往护国寺,没想到这事却被明帝以兵力有限作借口,回绝了。柳皇后早看透了今上的性子,他本就是故意将这些女眷召入皇宫为质,怎么会轻易放了去。

  柳皇后只觉得明帝蠢得很,现下若真拿这些皇亲国戚相要挟,不就正给了皇长孙讨伐的借口?明帝手下还是有几个谋士,也说明帝不应如此,就差直说这样会落个残暴之名了。

  可明帝本就是残暴的,他自觉山穷水尽,如今能杀一个是一个了,便让人抬着瘫痪的老王爷上城墙,歇在城墙头上,与大皇子叫阵,不知是这老王爷最后还有些力气,或是抬着老王爷的人手滑了,皇长孙亲眼瞧着自己的父亲从几丈高的城墙头上栽倒下来,摔得头破血流,立时毙命。

  得了大哥的死讯之时,明帝也吓了一跳,他虽然对泰安王存了杀心,却也不是在这个时候。先时就有大臣劝过明帝,此时应当尽量避战,等着南边来军支援。可明帝想到他堂堂一国之君被个晚辈围困在城中,好不憋屈,也就让人抬着皇长孙他爹上城楼,膈应膈应城外的皇长孙,哪里料到会把人摔死了去?!

  皇长孙亲眼目睹了父亲身亡,心中悲愤极了,虽然泰安王早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想到父亲为了能让他继承大位宁愿豁出命去,皇长孙再也等不下了,当即下令攻城。

  明帝也知道泰安王一死,皇长孙那边必有动作,也顾不得那么多,除了下令让城中禁军严防死守外,又让人押着泰安王妃上了城楼。人倒是吃一堑长一智,可这明帝偏生不长,泰安王妃晓得夫君殒命,都不用人推,自己纵身越下了城墙,一命归西。

  皇长孙当即引烟火为号,提示城中内应里应外合,自己领兵在墙外猛攻,过了个把时辰,城门有松动之像,皇长孙晓得必是内应得手,是以开了城门,当即就领兵往城内杀去。

  进入城中才觉不妙,第二道城门居然未开!皇长孙和这一队人马就这么被困在了瓮城之中,实实在在是瓮中捉鳖了。照着他们的安排,只要城门一开,必是内应得手,刚才他也看得了城内传信的烟火,这才放心大胆带着人马往里冲。

  皇长孙欲带着人马撤出,不想来路已是被堵,城门已然封闭,南安郡王援兵已到,正在外和皇长孙残余的兵马厮杀。

  陈中守卫的禁军见有军队来支援,登时提了一口气,架上强弓,毫不客气的向瓮城之中射箭,皇长孙只能赞避在门楼之下,可门楼并不大,只能挤得进十几个人,大部分兵士就暴露在外,做了活靶子。

  守城之禁军射过一波箭矢,又往下面泼火油扔火把,先时被射伤的兵卒不少都沾了火油,最后引火烧身。几番攻击下来存活者也就二三十人。而城外南安郡王已是把剩余之人击退,虽然也有所折损,好在大皇子带去了不少精兵强将,被隔断在内后群龙无主,南安郡王手下血战一场,方才击退了这支漠北的强军。

  兵败如山倒,皇长孙过于自信将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想到父母皆亡,却没成事。单凭这二十余人,想要再逃出去是万万不能的,当即就抹了脖子一命归西。

  这一场仗自辰时打到黄昏,结束得比预料中的早。明帝得知南安郡王带兵援救,大皇子当场自刎,自是大喜过望,连忙下来旨意召南安郡王觐见欲封其为南安王,可南安郡王以大战将过须得整饬三军为由拒绝进宫。

  南安郡王也不傻,他现下是把大皇子一脉暂时解决了,焉知其他王爷会不会再犯,而且也担心明帝卸磨杀驴,自己进了那宫中就出不来了。

  明帝见状觉得南安郡王说得有理,也不忙着召他进宫了,让他各处加强城防,顺便把调出去守城门的禁卫军召回了大半,将宫门守的死死的。

  南安郡王顺利接管了城防,心中正纳闷,他如今到底是在帮谁,为何安乐王迟迟不见踪影,难不成是被明帝暗中处决了?南安郡王满腹疑虑,暗中将人换了个便,全部换成了自己的心腹。

  城外的危机解除,明帝紧绷的神经终于松了些,总算能好好睡一觉了,大劫将过,他才有些心思往后宫去,见后宫一贯如常,十分欣慰。柳皇后不愧为将门之后,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亲自出马料理宫中事宜,稳定军心。

  现下明帝自然要去感谢一番,是以他重回后宫第一处要去的,就是凤仪宫了。

  柳皇后见明帝来了,忙让人泡了参茶来,明帝本就不太喜欢参茶的味道,但柳皇后说明帝近日辛劳须得好好补一补,明帝也就乐得消受美人恩。饮过参茶之后,明帝又觉得困乏,柳皇后便让人服侍明帝歇下,屏退左右,免得叨扰了明帝。

  过了半个来时辰,夏公公只见莫邪扶着面色苍白的柳皇后出来了。

  “快、快去传御医!请太后过来!”柳皇后说完就呕了一大口血,继而忍痛说道,“此事不可张扬!”

  夏公公见状晓得其中必然有是,亲自跑了太医院一趟凤仪宫中之人连忙往太后宫里去请人。

  王太后乘着肩舆来到凤仪宫的时候,太医院的御医们已是跪了一地,柳皇后歪在榻上,还有一口气。

  “发生了何事?!”王太后见状就知不好,厉声问道。

  “圣上薨了。”领头的夏公公声音都在打颤,听着越发尖细了。

  “有人在圣上和娘娘所饮的参茶之中做了手脚,圣上、圣上中毒致死!”太医跪在一旁,把身子俯得低低的,还没等太后发问,就把明帝的死因说了个清楚。

  王太后一看那龙床之上,明帝阖着眼,十分安详,显然没受多少苦就一命呜呼,若不是太医说明帝死了,王太后还以为他只是睡着了呢!

  想到明帝的死因,王太后不由得后背发凉,她和黛玉如今在宫中,饮食起卧无不小心翼翼,正是担心有人暗下黑手,不想先时有人毒害皇子皇孙,现下居然取了明帝的性命?!

  “皇后如何?”王太后看了看那边奄奄一息的柳皇后,问到。

  “皇后娘娘是否有性命之忧……老臣不敢保证,且看娘娘熬不熬得住。”太医这话显然就是再说柳皇后断气是早晚的事。

  “即时起凤仪宫中所有人等不得外出,皇后娘娘凤印何在?!”王太后又问。

  莫邪连忙把皇后凤印呈上,宫中突然出了这等事,现下也只有太后能出面主持大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