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红楼之黛玉重生第10节(1 / 2)





  正当这周瑞家两口子在客栈的房间里发愁的时候,同行的小厮银锭咋咋呼呼跑了来敲门,气喘吁吁道。

  “传旨的公公来了,去了林姑爷家!一遛的高头大马!”

  这小厮没见过世面,那戏文都是这么演,这宫里有什么好东西送来,来贾家的也都是公公,是以在银锭的概念里,传圣旨的人都是公公。

  若是那传旨的人晓得这小厮称他为公公,保不齐就是给他一顿打!居然敢这么称呼天家人!这起了高头大马走在队伍正中的,正是那十一殿下安乐王,寒继。他前脚才听说这林家重阳宴上出了丑事,暗自遗憾自己因得要回宫中过中秋,错过了一出好戏,不曾想随后却又传来了林如海殁了的消息,今上斟酌一二同皇后商议之后,下了旨意。这十一殿下如今清闲得紧,倒是自告奋勇,讨了这传旨的差使。

  林家院子主厅里只跪了黛玉一人,因为这林家如今就只有她一位主子了,下人们是没这个资格接旨的,只能回避在厅外,跪了一地。宣旨的倒当真是一位公公,好在嗓子并不是那么尖利。

  “林家世禄之家,却也书香门第,世代忠君勤勉,有女黛玉,聪慧敏捷,端庄淑睿,知书识理,怜其父丧无依,着即册封为从三品承安县主,特赐家财,望尔尽心守孝,钦此!”

  黛玉接旨谢恩后,十一殿下又道:“今上说了,县主还请安心守孝,孝满之后再进京谢恩不迟。”

  因为是宣旨,十一殿下穿的是自己的朝服,言行举止也不似之前那么冒冒失失,好歹有了些殿下的模样。

  黛玉再拜谢恩,因为林家如今重孝之期,略知礼节的都知道不宜叨扰,是以这传旨的人倒是没有多做逗留。林管家给来人备了荷包,却被推辞了,那公公说日后还会得见,倒是不急于一时,林管家应了,将他恭敬送出门去。

  这宣旨的公公也不容易,毕竟这位殿下盯着呢,也不敢做什么动作。

  黛玉将旨意收了起来,林如海对她说过,他向今上进献金矿之时,假托的是久未归家的小女在书阁看书时,机缘巧合发现有金矿的羊皮被夹在一本破旧的杂记之中。是以林如海探知之后,不敢私藏,将此物呈给今上。

  然而今天的旨意中并没有提及金矿一事,说的都是些场面话,看来这金矿必定是价值不菲,上面连林家的几世积攒的万贯家财也赐予了她。

  虽然封了县主,也不过是个从三品的虚衔,并没有食邑,不过赐下这些家财,比之食邑来说,实在是实惠多了。黛玉原先想着,林如海一去,她便成了白身,自家库房中有些东西再好,她也是无法享用的,如今有个县主的名头,行事确实会方便许多。

  接了旨意后,家中的东西,该封存的封存,该搬走的搬走,又在扬州徘徊了二十来日,腊月初,趁着这运河还未冻上,林家留了看守宅子的人,便举家往苏州去了。至于那周瑞家的,再打听到黛玉被封了县主,还有了品阶,更不敢轻举妄动了,毕竟这黛玉是从三品的县主,而王夫人只是五品的孺人。

  这两口子也只能灰溜溜回去,想着抬出贾母来,或许能压一压,且那琏二爷之事也得回去好好分辨一二,这贾家好歹也是要给个交代的,反正贾琏是大房的,是以周瑞家的,倒是没那么心急。

  不过这扬州城中有些人家还是急眼了,深恨当时自己目光短浅,想着林家怎么说也就到头了。如今圣上还下了旨意,就说明这林家圣眷依旧,更有些下作的,后知后觉,居然懊悔自家为何不试着和林家结亲!搞不好今后家中子孙就可以取个县主回来,那林家姑娘瞧着虽不是好生养的,但是能取个县主,也是光耀门楣的,何况林家还有那么多家财。

  然而这些与黛玉并不相干,一行人路上颠簸了几日,终于住进了苏州祖宅。

  苏州的宅子才是林家的祖宅,虽然林家先人的长眠之所在扬州城外,但是林家之前几辈都长于苏州,林如海昔年还在姑苏学院求学,长得又出挑,若不是因为接连遇到父丧母丧,当年恐怕连中三元也未可知,但最终也是得了个探花。

  据说当年今上原是想给林如海排个榜眼的,奈何那时虽然林如海已然而立,但是依然一表人才,是以点了探花。毕竟林如海在求学之时,就是姑苏学院出名的才子之一。

  黛玉年幼时也曾在祖宅之中住过一段日子,只是那时也就一两岁,故而没多少印象。林家并不缺钱,林如海调任至扬州之时,索性把原先自家在扬州宅院周围的屋子都买了,重新改建一番,才有了扬州的林府,是以林如海在扬州,并没有住官邸,住的是自家的房子。

  主宅毕竟是主宅,院子多不说,园子也更大。虽然江南建筑,与京中不同,但黛玉估摸着,这林家的主宅,和荣国府再加上大观园差不多大小。想来先人置产之时,也希望林家能子孙满堂,世代绵延,是以院落花园,都是精雕细琢。这祖宅的库房之中,也存了不少东西,不知前世,这亭台楼阁,又落入了谁的口袋?然而如今黛玉既然住了进来,必定不会再让人染指分毫!

  这祖宅自林如海带着黛玉来苏州那趟时,就开始着人修葺,是以黛玉住进来之时,已是事事打理妥当,黛玉原想将主院空了出来,但林管家说先时修葺主宅时,照着林如海的意思,这主院就是比着黛玉的喜好布置的,从今往后,黛玉就是这林家的一家之主,纵使孝心可嘉,也不应移居偏院,是以黛玉最终就住了这主院。

  也不知为何,这主宅偏偏主院没有名字,黛玉便叫紫鹃研了墨,大笔一挥,写了‘承安居’三个大字。黛玉虽然不涉朝堂之事,但也不得不佩服今上消息之灵通,这林如海为她取的字并未传开,这上面的旨意就写了来。黛玉总算知晓父亲生前为何总是小心翼翼了,今上果然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

  “姑娘,有人递了帖子到门房,还请您看一看!”黛玉写下的大字墨迹还未干,荷姨娘匆匆捧了张帖子进了书房。

  作者有话要说:  要不然这样吧···如果收藏满200,我就加更一章

  ···恩,我码字挺慢的

  ···大家不要嫌弃一章少··

  第22章 守孝

  二十二、守孝

  黛玉接过那帖子,心下纳罕,她如今身上还有重孝,是不宜出门走动的,更不要提登门拜访别家,就说勉强能出门,怎么也得守孝满一年,这帖子及其一般,并不是那么精美。

  黛玉打开一看,见这字虽然是正楷,但是却透着苍劲飘逸之感,写字之人功力定然不俗。细细读来,原来是顾远的夫人姜氏给黛玉下的帖子。说她/想与黛玉结/交一番,但是黛玉如今不便出门,而她却要与夫君出门远游,与黛玉相约重孝之期后一聚,恐黛玉在孝中无趣,特送了几本字帖来给黛玉解闷。

  “真是一手好字,如今瞧瞧我写的,真是上不了台面。”黛玉瞧着自己写的那几个大字,原想着让林管家拿去做个匾额的,如今见了这帖子上的字,倒是没了这个想头。

  “哪里,我瞧着姑娘这字写的最好,你们说可是?”荷姨娘将那写了大字的纸张拎了起来。

  “正是呢!我也觉得姑娘的字最好看了!”雪雁和紫鹃也很给面子。

  “你们看我,自然是样样都好的!”黛玉微微一笑,又问,“送来的字帖在哪里?”

  “张姐姐觉得不放心,正在检视呢!”荷姨娘面上有些尴/尬,觉得张姨娘是不是小心太过了。

  “是该如此,毕竟咱家如今这种状况,多多留心也是好的。”黛玉倒是不觉得有什么,毕竟前世在贾府见识过抄检大观园一事,如今林家只有她个女儿家,饶是她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来往物件还是要谨慎,张姨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如此行事,也不算是越俎代庖。

  “这字奴婢拿去给林管家,看他能不能找个女师傅,姑娘这院子,也该有个名儿了。”荷姨娘笑着将纸卷起来,“承安居,姑娘今后一定平平安安的!”

  黛玉倒是没有阻着荷姨娘,也就让她去了。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因为在孝中,先时有些鲜亮的衣服就不能沾,林家给上下都新做了一批冬衣,虽然在守孝,但年也要过的,虽然这年必定是不能沾荤腥,可一应的祭祀,并不能少。

  黛玉自知事以来,并没有在家中祭过祖,好在两个姨娘和管家都是老人,往年祭祀都是他们准备,荷姨娘正好来了月信,并不敢沾这些,躲得远远的,连黛玉院中都不去。

  过了年,守了岁,新年第一天,照着黛玉的吩咐,林家下人们都得了赏,不单是祖宅伺候的,其它处做活的也都有赏。黛玉吩咐守孝这些年,各处租子减一成,她不能见外男,所以专门把各处的管事婆子召集起来,一来是分发赏赐,再来是提醒各位不得私抬租子,贾仁义一家更是前车之鉴。

  这些老婆子有老实的,但也有那么几个,上次清理下人并没有抓到,想着林如海去了,这主家就一个小丫头,自然是好糊弄,想着自己好日子就要到了,见黛玉训话也是口不对心的应下,殊不知一来黛玉前世在那贾府,看人眼色多了,没那么好糊弄;二来约莫是黛玉感知到了自己曾是天界的绛珠仙子,有了些灵力,对着这些坏心思,自是可以察觉得到。一时这些人散了,黛玉让张姨娘取了名册来,执笔在那名册上点了几个名字。

  “我瞧着这几个心术不正,且注意着些,如今爹爹才入土为安,若是再出了那种事,只恐爹爹在泉下难安。”黛玉将那名册又还给了张姨娘。

  张姨娘接了册子,将这些人和她们所在的庄子都默默记了下来。

  “若是今后我这身子能好些,出了孝倒是想去各处庄子逛上一逛,起码要亲眼瞧瞧,家中各处产业如今是何模样。”黛玉叹道。

  荷姨娘如今负责黛玉的膳食,也很发愁,这孝中碰不得荤腥,可黛玉这身子骨,虽然沾不得大荤之物,但若全然都用素的,如今正长身体哪里使得。虽然陈老大夫的药膳里,也有几道全素的,林如海丧事之时,先时操持过林家重阳宴席的那厨娘也来帮忙了,荷姨娘便也向那人偷师了几道养生的素食,可如今看来还是不够用。

  荷姨娘最欣慰的是,虽然黛玉如今都只吃素的,这些日子也只是有过几次小小的伤风,吃三两天药剂就痊愈了,只是冬日里凉,烧了炭火,黛玉总是有些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