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节(1 / 2)





  第18章

  “你有没有在大姑奶奶跟前出错?”

  “大姑奶奶好伺候么?”

  “你伺候大姑奶的时候怕不怕?”

  ……

  翠竹和春桃接二连三地抛出来了她们感兴趣的问题。

  景兰据实以告,说她自己也不知道出没出错,反正就那样,还有大姑奶奶并不难伺候,说到害怕呢还是有一点儿。其实就算她心里认为沈婉挑剔又龟毛,可也不会当着眼前这两个丫鬟说,要说也说沈婉的好,比如沈婉还给她吃了点心。

  她们两个听完面面相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景兰一定是服侍的另外一个大姑奶奶。

  因为她们知道的沈家大姑奶奶是个清冷不苟言笑的人,凡是到她跟前去服侍的奴仆都小心翼翼,生怕犯错。要是犯了错,定会按照家规严惩。所以沈家的下人,若是没有过硬的服侍人的本领,是不会去大姑奶奶跟前伺候的。

  她们断定要不是景兰运气好,去大姑奶奶跟前服侍没有出错,要不就是大姑奶奶心情好,景兰即便犯错也没有计较。

  景兰想了想昨晚自己睡了一晚,都不知道沈婉到底有没有起夜,这应该是明显得的怠工,算是犯错,然而沈婉并没有惩罚自己。

  所以她就说:“想来应是后一种吧。”

  翠竹和春桃呵呵笑,道:“我们也这么想,或者兼而有之。”

  景兰不想再跟她们两个谈昨晚服侍沈婉的事情,就把话题转到了今日沈婉要去栖霞寺礼佛布施的事情。

  一提起这个,翠竹就雀跃起来,说她托景兰的福,大姑奶奶让她跟着一起去栖霞寺呢。自从她进了沈家别院做丫鬟,一次也没有出去过,更别说栖霞寺了。

  栖霞寺离清溪村就十多里路,名气挺大,穿过来的景兰也没去过,至于原身去没去过她就不知道了,因为她穿过来之后,原身的大部分记忆已经缺失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关于家人的记忆。就连林家的左邻右舍,还有清溪村的那些村民都是她后来慢慢认识熟悉的。

  春桃道:“我倒是跟着沈家长房的二太太还有五小姐去过一次栖霞寺,寺里那金光闪闪跟真的菩萨神佛一样的塑像就不说了,栖霞寺的斋菜可是一绝。那用豆腐做出来的肉就跟真肉一样好吃,还不油腻。还有那些南瓜和冬瓜,也不晓得他们怎么做的,好吃得能把舌头吃下去……啧啧,这会儿说起还要流口水……”

  翠竹也接话说,她听说过别的丫鬟提起过栖霞寺的斋菜,也跟春桃说的一样,好吃得要命。

  景兰听了笑道:“能比肉好吃的豆腐?我不信,还有冬瓜和南瓜,好吃得能把舌头吃下去,我也不信。估计是你们在沈家别院平时吃得好,上山去吃着寺里的豆腐南瓜这些,因为他们做法不同,你们就觉得与众不同了。”

  春桃接话:“能把素菜做得比肉好吃,当然要手艺,你说的做法与众不同太对了。好比说一条鱼,由不同的人来做,就会做出百十种菜来,又因为厨艺有高有低,做出来的鱼就有好吃不好吃之分。我想,正是因为栖霞寺里有好厨艺的僧人,他们做出来的斋菜才远近闻名,让人称道吧。”

  “姐姐说得好有道理!”翠竹拍着手赞道。

  景兰也停止了吃瓜子,听住了,过后跟着翠竹一起拍手称赞,认为春桃说得很有道理。

  “既然春桃姐姐说得这么好,那么我跟翠竹今日跟着大姑奶奶去栖霞寺礼佛,看来要一饱口福了。”

  “是啊,是啊!”

  几个丫鬟在这里说得眉开眼笑时,外头帘子掀起,跑进来一个小丫鬟传话,说大姑奶奶那边叫景兰和翠竹去,她们要动身出门儿了。

  翠竹一听,即刻从凳子上蹦起来了,慌得不行,几下拍干净身上的瓜子壳,又把景兰从凳子上拉起来,替她拍干净裙子上的瓜子壳,然后拉着她就往外蹿。

  还是景兰临出门之前感谢春桃招待她和翠竹吃瓜子了。

  春桃闻言一笑,挥手让她们快去。

  ……

  沈婉换了一身冰蓝色折枝花卉纹褙子,下着白挑线裙子,戴了金头面和嵌蓝宝的金镯子。

  这让景兰看到的时候小小惊艳了一把,觉得她这一身高端大气上档次,看起来很有气场,又隐隐符合她的冰雪美人的气质。

  “走罢。”沈婉简单吩咐一声,就往蕙香居外走。

  跟着沈婉往外走的除了安春和安冬两个大丫鬟,还有景兰和翠竹,以及另外两个景兰不知道名字的丫鬟,这两个人估计是沈婉这一次从萧家带到沈家别院来的,反正景兰没跟她们说过话。这两个丫鬟的年纪约莫在十四五岁,比景兰大些,又比安春和安冬小些。

  虽然只是去十多里外的栖霞寺礼佛,并且当天去当天回来,可是沈婉出行,跟着去的丫鬟们要带的东西不少。比如说要带两身可以换的衣裳,带雨伞,带茶具和茶叶,带各种点心和果子,带专用的碗筷,带交椅,带马桶等等。所以丫鬟们手上都没有空着,包括安春和安冬在内。

  景兰被安春安排提着一个红漆描金的马桶,翠竹被安排拿着雨伞和一把折叠的交椅。

  提着马桶的景兰走在一行人最后,因为虽然她提着的马桶被洗擦得很干净,但毕竟是马桶,还是有一些味道。所以,她不能走到前面去,甚至不能在翠竹前面。

  安春让景兰提马桶的时候,还说了这是从萧家带来的,马桶的材料是檀木,很名贵的,当初作为大姑奶奶的嫁妆陪嫁,带去了萧家。大姑奶奶也用惯了这个带着檀香味的马桶,所以要安排景兰这个大姑奶奶喜欢的丫鬟来提着。

  景兰对于这个名贵的马桶是用檀木制成的表示半信半疑,因为她没怎么闻到檀香味,还有就是这只马桶死沉,提起来费力,就是她对手里提着的马桶的全部感受。

  光是提着它从蕙香居走到沈家别院的大门口,她就出了一头汗。想到还要提着它走十几里路上栖霞寺,景兰不觉头大起来。

  沈家别院大门口停着三顶蓝呢轿子,陈妈妈和范管家都在,还有六个充作轿夫的小厮。

  一见到沈婉来到,陈妈妈和范管家都赶忙上前去行礼,接着把各自负责的事情是怎样安排的禀告给了沈婉听。

  沈婉点点头,走往最前面那顶轿子,轿夫压轿,她钻进轿子坐定。

  陈妈妈和安春安冬分别上了后面的两顶轿子。

  就在轿夫要起轿时,忽然沈婉掀开轿帘子,叫了范管家过来,对他说了几句话。

  范管家连连点头,沈婉放下轿帘,吩咐轿夫起轿。

  跟在轿子后面的景兰等人拿着各自手里的东西正要跟上,范管家过来了,说:“你们稍等,大姑奶奶体恤你们,让我给你们套个车,你们就坐马车上山去罢。”

  说完,范管家让一个小厮去车马房套个车出来。不到一刻钟,从沈家别院赶出来一辆马车,景兰和翠竹,以及另外两个丫鬟上了马车。这辆马车刚好能坐下四个人,她们手里拎着的东西也可以放在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