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四章醍醐(1 / 2)





  “侯爷,”春日的夜也是温和的,微风带着徐徐的暖意在无边的夜色中穿过,从半开的窗中吹进来,吹得季浔的头发稍有些散乱,他俯身问道:“敢问您是去意已决?”

  杨青山点点头:“其实我一早便想回京城,如今朝廷有任命的意思,正好是个契机。”他细细思忖着:“在这儿终归是离得太远,实在不便。”

  “侯爷心里已然有了决断,”季浔望着他:“可如今已有多年未与洋人打仗,去年水师出访又占尽威风,恕小的多嘴一句,近来可能不是革新的好时机。”

  “机会是寻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杨青山抿了抿嘴:“哪怕如今战争方过四处民不聊生,如若西太后仍是那般执拗,革新大业也不会有结果。”

  “侯爷是想倚靠谁?”季浔问道:“小皇帝虽说渐渐大了,可并不是个能拿主意的,在下觉得如果是让皇上颁布革新令,咱们的胜算其实不大。”

  杨青山望向窗外浓稠的夜色:“可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天子,更何况,”杨青山忽而把声音压低了些许:“这也是他摆脱西太后的一个机会,他不可能不心动。”他回身望向季浔:“我也希望能有更好的选择,可是我们没有,这是唯一的路。”

  季浔沉默了片刻,他很想说些什么,心底的疑惑与无奈已经多到快要让他承受不住。人说穷则变,变则通,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更进一步的革新对大兴而言其实是更好的事情,是与如今的洋务之事一脉相承的变革,朝廷的那些人上人们却会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杨青山其实都明白得很。千百年来天下熙熙攘攘大多是名利客,否则历代变革也不必突破千万险阻,洒下无数热血。洋人求自由求民主求平等,可这些却会让大兴的统治者再也无法享受等级带来的特权,西太后与诸多老派官员怎会支持?

  革新者们早在一开始就抱了必死的信念与决心,譬如杨青山。其实如今对他而言,他自己参与的革新是成是败都已经无关紧要。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知道自己的树已经种下了,荒漠里的树拼命生长,终有一天会枝繁叶茂。而在这棵树的荫蔽下,大兴的土地上再不会有落后与饥寒,再不会有民不聊生与哀鸿遍野,也不会有耀武扬威着想要侵夺大兴利益的洋人与仗势欺人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他觉得自己选了一条光明的路,这不止会让他心地光明,还会让大兴的未来太平昌盛。

  季浔最终什么都没说,只是俯身作揖:“在下谨遵侯爷所言。”

  天渐渐暖和了,这天好不容易有了闲暇,何立便去了杨青山住处,却发觉那人正打算出门。

  “今日轮休,正好你我都有空,”杨青山笑道:“有没有兴致出去爬山?”

  “当然有。”何立赶忙应下,生怕他后悔似的:“咱们现在就走吧。”

  两人去了离基地最近的一座小山,顺着山间小径一路而上。何立一直牵着对方的手,杨青山笑得开怀,于是一直任由他牵着。年轻人实在是高兴又得意,好似行在云端,于是走得飞快,半分不觉得累,到后来竟变成了杨青山被他拽着往上走。

  “我记得你当年读书时曾与我说过,你不想读海军学院,想像你父亲一样做个商人。”快到山顶时杨青山忽而停下了脚步,他望着不远处新绿的枝叶,低声问道:“如今这般,不难受吗?”

  何立摇摇头:“我当年的确是想经商,可自从何家遭变家父辞世,我便断了这些念想。”他轻轻笑了:“现在也挺好的,朝廷给的俸禄不少,还能与你一起守着大兴的海域,别无他求了。”

  “就这点儿出息?”杨青山戏谑道:“这身衣裳穿了这么多年,竟是白费了布料。”

  何立心虚地笑了:“没办法呀,人各有志,强求不得。”

  杨青山点点头,揉了几下何立的后脖颈,继续与他一同往上走。

  “这就快到清明了,”马上就到山顶时杨青山回身望向远处绿意盎然的树林,春日里日光灿烂,他觉得稍稍有些刺眼:“你是要回江宁府的吧?”

  何立点点头:“自然了。”

  杨青山没再说话,似在思忖着,半晌才说道:“要我陪你一起吗?”

  “你?”何立一愣:“不回京城的吗?”

  杨青山笑了:“你若愿意,回去我就给宋夫子写信,京中事宜今年劳烦他替我操办便是。”

  “好。”何立赶忙应下:“我当然愿意。”

  杨青山没再说话,又陪他走了一小段路之后才若无其事地开口:“过了清明我也该走了。”

  闻言,何立有些讶异,好似没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般猛地望向他:“什么叫走了?你要去哪?”

  “往后我不再是你们的总教习,”杨青山解释道:“朝廷给了我个闲差,我得回京城去。”

  何立垂下眼,只觉得极为落寞,喃喃地说:“这就要走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