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番外风华





  大兴通远十一年,冬至,海军学院。

  “小侯爷!”杨青山一转头,发觉正是江恪在唤他:“这个短假你打算怎么过啊?”

  “我还能怎么过?”杨青山冲着江恪的胸口捶了一拳:“跟你说多少遍了,以后别再这么叫我,我不爱听。”

  江恪揉了揉胸口,十分不服气地回捶了杨青山一拳:“旁人都这么叫着呢,我不也是随大流嘛。再说了,你难道不是小侯爷么?”见杨青山懒得反驳,江恪便接着问道:“诶,我爹说了,让你今儿晚上来我家吃饺子,我娘亲自下厨呢。”他挑了挑眉:“怎么样,要不要来啊?”

  杨青山知道江恪的母亲厨艺斐然,只是他存心要与这人戏谑,便故作淡然地瞥了他一眼,冷冷应道:“不去。”

  “为什么?”见状,江恪赶忙挡在了杨青山身前:“我可告诉你啊,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你爱来不来。”

  杨青山忍不住笑了,一把推开江恪,自顾自地往前走着,只扔下了一句话:“谁不去谁傻子。”

  这天杨青山连侯府都没回,直接跟着江恪去了他府上。其实杨青山也并不愿回自己的家:十六年前老侯爷杨泽在广州城殉国,五年前他母亲也撒手人寰,自那之后杨青山便遣散了府中大部分奴仆,只留几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杨青山不好人情世故,往来之间常是懒于逢迎,久而久之京中的官员们摸上了小侯爷的脾气,便也甚少与他来往。故而偌大一个侯府,向来门可罗雀,冷清如荒宅。

  只是江恪却不一样:这人与杨青山自幼相识又是多年同窗,是他少时便交下的挚友。江恪的父亲江允诚是朝廷大员,平日里总听江恪念着杨青山孤身一人实在冷清,于是逢年过节便常邀这人去江府与江恪同吃同住。

  不过江恪母亲的手艺实在是好,过分贴合了杨青山的口味,着实让他拒绝不得。

  这天晚上杨青山没歇在了江府的客房,而是睡在了江恪的房里。江恪睡觉向来不喜欢拉帘,于是银白的月光便从窗间透进来,纷扬着填满屋子,连空中的尘埃都被照得亮堂堂的。

  “杨青山,”江恪忽而唤他:“转过年来你就要毕业了吧?”

  “是。”杨青山嫌太亮,于是躺在了里面。他用手臂挡着脸,闭着眼睛应道:“怎么突然问这个?”

  “没什么,闲聊罢了。”江恪摇了摇头:“你可有什么打算?准备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还是去军队里历练?”

  “都不是。”杨青山打了个哈欠:“我想去西洋,去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接着学海事。”他细细思忖着:“说来再过一年多你也要毕业了。”

  “你真要去西洋?”江恪猛地从床上坐起来,而后迅速穿上鞋窜到柜子前翻找着。

  杨青山吓了一跳,瞬间睡意全无,于是也坐了起来:“你找什么呢?”

  “这个给你。”江恪坐回到床上,递给杨青山一块玉佩。

  杨青山接过来,见江恪手中也有一块一模一样的,不由得问道:“这是什么?”

  “你就要去西洋了,山高路远,也不知道得等几年才能再会。”江恪低声道:“这两块玉佩是一样的,一块给你,另一块我自己留着,也不枉你我自小到大的交情。”

  杨青山笑了:“又不是往后再也见不着了,你也至于?”

  “呸,”江恪十分哭笑不得地责怪道:“以后可不准再说这么不吉利的话。”

  “行了,快睡吧。”杨青山把玉佩放到了枕头底下:“明儿一早走时别忘了提醒我,不然我得把它忘了。”

  “就不能自己记着点儿?”江恪推了他一把,不由得皱起了眉。

  “记着呢。”杨青山喃喃应道,像极了梦中的呓语。

  大兴通远十三年,西洋。

  来了一年多了,杨青山终于适应了西洋的天气。这天正是周末,又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午后,小雨如往常一般淅沥下着,也不知已有多久未停。杨青山难得清闲,在屋里待得久了却只觉得闷,于是他撑着伞出了门想随处走走。

  学校边上有一处小湖,杨青山缓步走到了湖边。这是他头一回过来,望着湖水被雨滴激起的阵阵涟漪,他忽而觉得雨天也不见得那么难熬。他忽而玩心大发,也不顾雨水弄脏大衣鞋裤,收了伞踩着水便走到了岸边一处木质长椅旁侧,径直坐在了椅子上。

  “杨青山!”他忽而听得不远处有人在唤他,声音熟悉得很。他猛然地转过头去,却发觉江恪正站在不远处。

  “你连伞都不打吗?”江恪冲他跑了过来,用自己的伞为那人挡着雨水:“见着小爷,高兴傻了吧?”

  “你怎么来了?”恍如身置梦境,杨青山有些哭笑不得:“竟连声招呼也不打。”

  “许你来就不许我来啊。”江恪有些洋洋得意:“若是先前打了招呼,那才没劲。”

  大兴宏光九年,京城。

  “嫣嫣,听话,不许挑食。”杨青山给江嫣嫣夹了几筷子青菜:“来,再多吃些。”

  “哦。”嫣嫣噘着嘴,十分不情愿地把菜往嘴里送。

  都说生女肖父,杨青山也是直到如今才体会到其中神韵:嫣嫣如今一皱眉一撇嘴,形容举止间,与当年的江恪简直一模一样。

  他忽而想起来当初革新请命那天他们与一群老顽固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下朝后江恪写下的一首小诗。这首诗除江恪外只有杨青山看过,当年也只在那人的书桌上无意间瞧见。如今日子久了,却愈发忘不掉。

  那纸上行楷的字迹俊逸潇洒,杨青山细细望去,只见:

  于革新业始念北安

  落笔千重算,难尽半生言。

  造化存情义,前运料多舛。

  群策无决断,孤芳有花繁。

  天地浩然间,同行寒江畔。

  “明渊,干嘛呢?”那时江恪奉父母之命成婚还不到两年,正笑吟吟地走进屋来,风华正茂。

  “闲来无事,随便看看。”杨青山笑着应道:“这是给我的?”

  “是。不过我爹正找你呢,咱们还是快走吧。”江恪也笑了,拽着杨青山的衣袖便往外走。

  ※※※※※※※※※※※※※※※※※※※※

  当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