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序章北安(1 / 2)





  “杨青山,你可知罪?”

  说话者正是一个衣着华贵的中年妇人。这妇人的年纪本就不算很大,再加上多年养尊处优下来,脸上丝毫看不出岁月磋磨的痕迹。她穿的是做工极为精致的锦缎,又戴了满头的珠翠,于是单看起来也不过二三十岁风华正茂的年岁。

  这妇人半眯着眼睛,侧卧在屏风后的贵妃榻上,手里正把玩着一柄玉如意。

  其实如若抛开这妇人这些年来做下的种种心狠手辣之事不谈,这还真是个气质华贵逼人的皇家贵妇。只是能让天下人都心甘情愿地喊一声“老佛爷”、能让当今的小皇帝俯首帖耳地喊一声“亲爸爸”的人,绝不止一个富贵深宫妇人这么简单。

  屏风外的人穿着官服跪在地上,默不作声。

  这人刚受了酷刑,身上有不少伤口,实在有些跪不住。他用双手撑着地,可纵是这般浑身也是抑制不住地发抖。他的官服已经脏旧到看不出本来的款式和颜色,混着早已干涸的血渍,好多地方都已经破了,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有些地方甚至还露出了脏旧的里衣。

  守在门口的小太监觉得有些于心不忍,止不住地偷偷往里看。

  被唤作杨青山这人是大兴的北安侯。不止是小太监,但凡见过的人都记着这人刚从西洋学成归来第一次踏进朝廷时意气风发的模样。

  杨青山的爵位是世袭的,他父亲早在他两岁那年便在战事中殉了国,从那时起他便成了小侯爷。可他又不同于别的贵族子弟:别人都爱逗鸟听戏逛个茶馆,可这人自小便对铁甲舰情有独钟。在北平的皇家海军学院拿了个学位还不够,前些年又去了西洋求学,直到去年才刚刚回来。

  想当初这人在大兴的朝堂之上的确是个异类。他早年间在西洋留学,回来以后第一天上朝时一番慷慨激昂的进言便倍受朝廷革新一派的赏识。彼时正得势的革新派背后有帝师的支持,于是直接上书请求封他做了封疆大吏。

  可他却又过于年轻了,且不说那顶官帽下面三七分的短发和他脸上除了洗漱睡觉时才摘下来的圆框眼镜,单说他那朝气蓬勃的气质便与官场上梳着发髻老气横秋的官员们极为格格不入。

  革新派大多都有留洋经历,原本也力主洋务,只是后来渐渐发觉了洋务之事的不足,经杨青山一说便更是豁然开朗。

  虽说如今失了势,可这人却丝毫没有要认输的意思。被人押到宫禁深处时若不是被侍卫从背后踹了一脚,只怕连跪都是不愿的。

  “杨青山,”贵妇缓缓道:“看来你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

  杨青山跪倒在地,只觉得阵阵恍惚,他耳边一直回响着革新派的几位长辈最后冲他喊的几句话:

  明渊啊,你记着,你一定要活下去。

  活下去,完成咱们未竟的事业。

  明渊,大兴的朝廷需要你这样的人。只有活下去,咱们的民族才能有希望。

  明渊是他的字。及冠那日他没有任何长辈在身边,于是自取字为明渊,也不过是想求个昭昭朗朗的乾坤日月。

  活下去。杨青山脑子里有些昏沉,满心里却只有一个念想:我得活下去。

  “杨青山!”那妇人忽而怒了,把玉如意狠狠摔到了地上:“你还不认罪吗?真当哀家不敢杀你?”

  杨青山回过神来,狠狠叩头在地:“奴才知罪,奴才不该听信小人胡言,还望太后娘娘恕罪。”

  牢狱里的人都说这位小侯爷虽然从小到大养尊处优,可却是个实打实的硬骨头,从入狱到现在单是抽他就抽断了好几条鞭子。可纵是疼晕过去,这人也丝毫没有要松口的意思:从他入狱到今天,他从不服软,也从没攀咬过任何人。

  西太后今天提审他也是为了给他最后的机会:如若他还一味抵抗,那便是北安侯自寻死路,那些草民也说不出什么,总归不是她太后娘娘理亏。

  只是西太后没想到这人能在这时服软,一时愣住了,而后便冷哼一声不再言语。杨青山也没说话,一直老老实实地伏在地上。

  杨青山不怕死,这一点谁都知道。当初说要变法,冲在最前面的就是他。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革新派中虽有不少高官,可身上有爵位的只有他一人。毕竟本就是成了驻守北平的北安侯,一从西洋回来又做了封疆大吏,自然是风光无限好。

  杨氏北安侯世代忠良,从五百多年前太祖爷那时起便跟随征虏大将军夏端守着北平城。如今虽然兵权早就不在侯爷手里了,可其声望之重名望之高哪怕是当今只手遮天的西太后也不得不忌惮几分。

  北安侯不是随便能杀的。西太后知道这个道理,杨青山也知道。

  杨青山在西洋待了不少年头,每年也只在除夕的时候回来待几天,除了临近毕业的前一年:他没有告诉任何人,那一年他过了春节便一直悄悄在京城考察时政,待了足足半年有余。他越细细比对便越是发现,当今朝廷中那些所谓的股肱之臣,虽说打着兴办洋务的旗号,可却从没有人真正想过彻底的变革彻底的救国,说到底也不过是中饱私囊,是几个业裱糊的匠人。

  他们不知道大兴到底为什么打不过洋人:这绝不仅仅是西洋坚船利炮的本事。或者说他们知道,只是不愿意承认,因为王朝的毒瘤就是他们自己。

  皇帝尚幼,北安侯杨青山是革新派最大的指望。他们本想着先起草好了变法的诏书再去找帝师摄政王,只是谁都没想到他们里面竟然出了内奸,提前向西太后告了密。

  杨青山不想再回忆下去了:他满脑子都是半个月前那天晚上火光冲天血流成河的北安侯府。那时东西两宫太后联手,杨青山第一个被关了起来,剩下的事都是后来几个狱卒悄悄告诉他的:除了几个当时不在京的革新派,其余同僚都在侯府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