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5节(1 / 2)





  薛夫人看一眼宝钗,薛宝钗说道:“为姨妈分忧本不该辞,可是最近我们自家的事情也多,有些忙不过来呢,为此我还要接了叔叔家里的兄弟来,我看大嫂子和探春就很好,有什么事儿,他们两个商量也尽够了。”

  薛夫人也说道:“眼见离年终也不远,宝钗每到这时候就忙起来,我还常劝她,别累坏了身子。你们府上的事情我也怕她年轻管不好。”

  王夫人已经在贾老太太那里受了一次挫,知道贾母是不太同意的,所以宝钗这里说管不过来,她也不怎么失望。说道 :“那就让探春和她大嫂管去吧,解决不了的事再来找我。”

  薛夫人说道:“我看,林丫头也是千伶百俐的,管家的这些事应该难不倒她,她既然整日无事,这姐姐只缺一个照看的人,怎么不用她?”

  王夫人听到薛夫人提到林黛玉,说道:“她?这林姑娘自然是好的,不过却是一个病西施,老太太宝贝似的不让累着她,一年能做出两件针线都是有限,更别说这需要日日劳神的事务了,我更不敢提她了,便是提了,老太太也必然是不一的。”

  薛宝钗在一旁听了,觉得,这贾母才是溺爱孩子的罪魁祸首,什么都不让他们干,舍不得宝玉读书,舍不得黛玉操劳,那这些自然得要别人去干了。

  且说王熙凤交出了管家权,也不愿意在家里闷着,她一向是个风风火火的性格,只要身体能动得了,就不愿在一处呆着,趁着天气还没冷下来,时常到园子中逛逛走走,与她们姐妹说笑,或者是去她们的诗社。

  这期间那些奴才们向探春和李纨来回事情,若是见到王熙凤也在,必然乖得跟鹌鹑似的,若是不然,那些管家婆子便要找一些事情难为她们姑嫂二人。

  于是探春常常拉了王熙凤进园子中,说她现在虽然是封金挂印,但是余威犹在,王熙凤也很享受这种震慑的效果,所以时常一进园子就是呆一天。

  贾琏只要离了王熙凤必然要生事情,况且他还是个分不出好坏的,离只要清秀一些,都要往自己身边带。当然,贾琏也不是个只知好色的傻子,他找的这些伴儿,都是他的身份地位能拿捏得住的小厮或是仆人丫头。这一日,他在外面喝了点酒,趁王熙凤进了园子不在家,就以为她还像往常一样,至少会呆到晚饭再回来,就大胆起来,将他的相好约来到家中。

  可是偏偏不巧,王熙凤忽然觉得腹中有些不适,变早早的出了园子回家来,捉贾琏一个正着。

  王熙凤见贾琏这么无耻大胆,竟然弄到家里来,气的快要疯了,她平日里就口齿伶俐。更别说因为怀孕,最近大家都让着她更加的张扬无忌,连损带骂得贾琏抬不起头来。

  贾琏是又羞又臊,又喝了几杯黄汤,壮了胆子,竟然要动手打凤姐儿,这下就更不得了了,王熙凤本来还没什么,休息一会儿就好了,这下更是动了胎气,还有大半个月的日子,被这样一闹就要提前发动了。

  这么大的事儿,自然瞒不住人,有那怕担责任的婆子听到里面又是打又是吵又是哭闹,早就去回报给贾母和王夫人,邢夫人等人知道。

  她们急急忙忙的派人请了大夫和稳婆过来,把王熙凤带到产房去生产。正好贾赦也在家,让贾琏跪到贾氏宗祠去,王熙凤这边不生产结束了就不许回来。

  王熙凤的陪嫁不少,更有人去告诉了王子腾夫人赵氏,赵氏匆匆赶来,与贾老太太寒暄过后,不满的问王夫人道:“怎么不见姑爷呢?”

  “让他父亲罚跪祠堂去了,说等到,凤哥儿生产了才让她起身回来。”王夫人也有几分尴尬,毕竟这是她本家嫂子,俗话说长嫂如母,何况王子腾一直身任要职,看在这个面子,所以王夫人向来对王熙凤不错,如今这件事确实是贾家的贾琏不对,若是王熙凤难产,或是再有什么三长两短,确实对王家交代不过去。

  但是贾老太太让王夫人招待赵氏,就是让她安抚赵氏火气的,邢夫人才是王熙凤的正经婆婆,这时看到赵氏气势汹汹的来,早就躲了。

  赵氏不满的说道:“他修身不正,惹出了祸端,老婆都要生产了,他反而出去躲清静,哪有这样的道理!”

  薛夫人也在场,劝道:“嫂子先坐会儿,凤丫头还不知道要多久,若一直就站着,谁都撑不住的。琏儿他父亲也是看着他生气,才罚他去那儿跪着,他不在这跟前闹,咱们反倒安心清静。你若是有话要问他,我让人叫他过来。”

  王夫人感激的看了薛夫人一眼。但是此时赵氏忧心女儿,却不想放过他们贾家,对薛夫人说的:“这事儿你别管,我只找他们贾家要人。”

  赵氏对王夫人说道:“我好好的女儿嫁过来,平日里回娘家她面上一直带笑,问什么都说好!谁知道背着我们会受这么大委屈,我当初听了你的话才把凤姐儿嫁到你们贾家!你是怎么答应我的,说帮我照看好她,必然不让她受委屈,难道这些话都是哄我的不成?”

  王夫人只得赔笑的:“我怎么敢哄嫂子,他们小两口平日里如胶似漆,谁知道这次就闹了起来……”

  园子之中也知道了王熙凤要临盆的消息,虽说那些污糟的事情,有人嘱咐了不让传到园子里让姑娘们知道,但是那些婆子们私下里议论,还是被她们听到了,都很担心凤姐,但是这种时候他们也只能在园子里呆着等消息,凤姐不出月子,她们这些做姑娘的是见不到人的。

  王熙凤不负众望,在几个时辰之后,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孩子第一时间报给贾母等人看,贾母一见之下就非常喜欢,心肝肉一样宝贝起来。

  赵氏见到女儿顺利生产,而且生下来贾琏一脉的长男,也为她高兴,纵然是有什么怨气,也不打算在这时追究了,见过王熙凤之后就回家去了。

  贾琏还在宗祠之中无精打采的跪着,听到家人来报喜,二奶奶生下了一个哥儿,喜得嘴角都要咧到耳朵后了,亲手在大门外放了十几挂下人预备好的鞭炮,回去看孩子和王熙凤,令人四处去报喜,忙得脚不沾地,一时间,之前的那点儿怨气也都消了,王熙凤见贾琏回心转意,自然重新好好笼络他。夫妻二人又好的像一个人似的了。

  贾府上下皆大欢喜,只有王夫人一个人心里不自在,现在他们小夫妻又好了,那自己岂不是白遭了赵氏一顿排揎。而且贾母对那孩子十分喜爱,日日都要见面,否则就饭也吃不香,睡不安稳,受宠的程度仿佛超过了宝玉小时候。贾家上下全都知道,现在老太太最宝贝的眼珠子是王熙凤生的贾桂。

  而且有一次,宝玉又被贾政训斥,贾老太太只顾着逗弄还在襁褓中的贾桂,竟然没把宝玉挨训当一回事儿,听过就算了。她知道让宝玉与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争宠,这实在很丢人。但是贾母的这些变化都让王夫人很是不安。于是打算到开恩旨的日子进宫见娘娘,说说体己话。

  这一日,王夫人与元春在凤藻宫中相见,娘两个素日相见,也没有别的好说,只不过是闲话些家常。元春紧守宫规,很少跟她说宫里的事。王夫人几次相见,都觉得这凤藻宫,虽然华丽,却太过冷清,好像也从来没见过当今皇上在这凤藻宫中逗留,又没好意思向元春多问。

  王夫人说贾府的事,说到王熙凤生了儿子,贾母整日的当个宝贝,就算当初的宝玉都犹有不及。

  贾元春高兴地说道:“如今家中又添人丁,贾门越来越兴旺了,可是一件好事。”

  王夫人皱眉说道:“这话是不错,不过以前老太太眼中只有一个宝玉,最多凤丫头和林妹妹再得宠也是女子,老太太百年之后,一辈子攒下的那些体起银子都是宝玉的,荣国公府以后也应该是交给宝玉的。但是如今有了这桂哥儿,却又不一样了,虽然你凤姐姐平日里听我的话,但是孩子到底是你大爷他们那一房的,俗话说此消彼长,由不得我不担心啊!”

  元春见母亲忧心,也不得不宽慰几句。她知道王夫人只会在她的跟前说些实话,他们亲姐弟两个,宝玉根本就是个不中用的,王夫人那些话根本没法向他说。

  王夫人又说道:“对了,你还记不记得之前我对你说的你姨母家宝钗小选的事儿,办的怎么样了?”

  第126章 钗在奁中20

  贾元春说道:“母亲是说让宝钗撂牌子的这件事儿?但是我记着中秋节,陛下还特地让人赏了宝钗东西。这种被上记名的人, 我们私底下就把她撂了牌子, 总怕不好吧。”

  王夫人说道:“她们成日在我眼皮下逛, 并不是你想的那样,有什么大机缘导致陛下对宝钗这个黄毛丫头上了心。恐怕宝钗根本没见过圣颜。那次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突然赏了那一次月饼,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下文了。再说我想将宝钗许配给宝玉,若是她这小选的名额不撂下去, 根本不可以自由的婚嫁, 眼中也没有宝玉, 只一心想着往高枝上攀。”

  元春说道:“母亲可是下了决心了?可是依老太太的意思,从小就将姑姑家的林妹妹接来抚养, 分明就是要成就她和宝玉的意思, 母亲, 这难道是要和老太太对着干?”

  王夫人说道:“不瞒你说, 我在贾家这大半辈子,全受制于这位老太太, 别的也就罢了, 宝玉是我唯一的儿子, 他的婚事我要做主,不能娶一个,病殃殃不知道还能活上几天, 我不喜欢的媳妇回来!”

  知母莫若女,元春一向知道, 王夫人在人前佛爷一样的慈和,其实内里是个极为刚强的人。有了目标,就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做到,就像当初送她进宫这件事,一直耽误到二十岁也不肯给她相看人家准备出阁,到底经历几次选上了被送入宫,才有今天的贤德妃。

  王夫人说道:“再说我冷眼看着,宝钗是个有心气儿又有本事的,样样都不比你差,若是真让她进了宫,再是你的表妹,皇上若因此格外加恩,以后她盖过你去,可怎么办!那样我们岂不是养虎为患!”

  王夫人说了那么多,最后一句倒是说到了贾元春心坎上,贾元春在宫中本就不得宠,皇上对妃子后宫的事上都不怎么上心,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得上宠妃之说,导致后宫诸人全都老老实实的在皇后底下听差。

  不论是中秋节还是什么节,所有赏赐都是份例之内或由皇后娘娘批下的,若是薛宝钗入了宫,不凭别的就单凭皇上亲自派月饼一事,就会脱颖而出,让人不得不防。

  贾元春说道:“这件事儿我记下了,现在又不选秀,无缘无故的,他们家也没有人犯错,就直接说撂了牌子,这说不过去,还是等到就要选的时候再说,我必然全了,母亲的心事就是。”

  王夫人笑着点点头说:“好,那就有劳娘娘记着,到时候宝玉的亲事上还要你亲自传一道懿旨,才能绝了老太太的心思。”终于与元春达成共识,王夫人算是卸下了心底的一块石头。

  元春说道:“对了,我听说,宝钗和怡亲王府交好?”

  王夫人说道:“是有这么回事,蟠儿去西北之前不知如何入了怡亲王的眼,在怡亲王府当过差。所以宝钗时常会被怡亲王福晋叫去说话解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