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7章(1 / 2)





  鞑靼气势汹汹而来, 灰溜溜回去。

  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拿回去了几包水泥、一点神药,还去买了杂七杂八不少东西。

  他们大概是想着自己也学。

  可这东西不是说能学就学的, 大周有苏媱这个外挂, 也废了无数的精力。

  结果不言而喻。

  鞑靼和大周开战, 大家都在围观,结果却出乎预料。

  一场战役后,大周不在闷头搞发展, 而是向四周强势宣布自己的强大。

  他们欢迎大家来大周合作,共谋发展,互通有无。

  周边的国家都派了使臣来, 结果和鞑靼的使臣一样差不多。

  谈成了不少合作。

  很多人都想让他们的人也来大周上学,学大周的知识。

  大周自然是欢迎的,不过要求也高, 要通过许多考核,学费那更是不用说,高得离谱, 不过依然有人想尽办法来。

  大周蒸蒸日上, 周子珩在前朝野心勃勃, 苏媱也在忙碌。

  这次是报纸的事。

  大周有邸报,也叫邸抄, 是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

  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 以及印刷术的进步, 慢慢发展成刊载官方文件、官场动态和宫廷消息为主的报纸, 这些都是周子珩那块负责。

  苏媱这次忙的报纸, 是像现代报纸那样的, 目前来说什么早报晚报还早, 但是有一些娱乐性质,又能引领控制舆论的报纸可以办起来。

  苏媱学习了一段时间,请来一些专业人士,还招了一批员工,开始做这件事。

  大周日报就做成了。

  一开始只在京都发行,上面有不少朝廷的动向和重大事项,以及颁布的东西,需要宣传的都不少,除了这些还有不少京都和各地的新闻,还有诗文等。

  内容丰富多彩,京都百姓都没见过这样的,不出家门就能得知大周大小事。

  报纸一经开卖,就引发了狂潮,很快大家就养成了早起就看报纸的习惯,如同现代人吃早餐看新闻一样。

  报纸慢慢也像京都外发行。

  因为如今交通越来越便利,离得近的,当天就能看到最新的消息,离得远的,可能会晚几天。

  可是就算晚了几天,也足够了。

  这已经很快了,以前都不敢想的。

  报纸很受欢迎,经过扫盲,不少人都能看个几个字,很是起劲,念不清楚的,还能听人念报纸。

  为此还有了一个职业——念报人。

  如同以前说书一样,念报人将报纸念给他人听,以此获得一些打赏。

  上面不少新闻,大家都当故事看,听得津津有味。

  如果提到当地的,那就讨论得更热闹了。

  很多人开始投稿。

  报纸上角落都有投稿地址,不管是诗文还是新闻,都可以投稿,只是新闻有要求,必须真实。

  报纸办起来后,广告也开始打起来,广告一来,收入就慢慢上来了。

  报纸稳定下来后,杂志也不远了。

  半月刊和月刊也慢慢办起来了,内容都有一些不同。

  半月刊和月刊里面还有了话本连载。

  两种刊物发行,受到了很多欢迎,还捧出了好几个作家。

  而这些工作的人,男子不少,但女子更多。

  有当苏媱所说的记者,经过考试,跑新闻的,还有写稿的,不少写手。

  从京都发展到全国各地去了。

  大周百姓也慢慢享受精神追求,女子职业越来越多,地位也慢慢改变。

  以前都讲究什么贤惠,如今多了不少‘判经离道’的女子,不想早早成亲,会要求男子不许纳小妾,想娶她得像皇帝和皇后娘娘一样,一生一世一双人。

  如果有人骂,她们会回,连皇上都能做到,你们为什么做不到?

  你们比皇上还厉害?

  这话可不敢接。

  这些改变,是润雨细无声的,但确实是苏媱想改变的。

  目前为止,苏媱和周子珩都还没对一夫多妻动手,不是不想,而是还需要时机。

  但是潜移默化是必须的,等以后意识到的人越来越多了,时机也就成熟了。

  可能很多人没意识到,可他们夫妻两就一夫一妻,报纸上月刊上一些新闻,还有一些话本上,也在表达着一些。

  一妻多夫里面的弊端,因为妻妾多里面的问题,都在里面体现。

  很多时候一些祸事,特别是家族祸事,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妻妾之乱,嫡庶之争。

  那些话本里,还不少一夫一妻的,如同乌托邦美好的感情。

  这些都是铺垫。

  周子珩和苏媱实际行动中也提倡一夫一妻。

  苏媱这边女人不少,这些人中有很幸福的,也有很多不幸的,如果遇到宠妾灭妻的,或者过分的,苏媱能帮会帮。

  真过不下去和离的,她这边一般也会给人留退路。

  那些渣男,苏媱能不用就不用。